端午,广州这个CBD里的“古村落”好热闹
端午又至,在广州人眼中,端午节和过年一样重要。在广州猎德等地,端午期间会掀起龙舟竞渡的热潮。“睇过五花龙,今年唔使穷”,猎德龙舟历史源远流长,作为猎德人精神纽带的端午扒龙舟活动也被保留了下来,一起看百年龙舟盛宴,是许多广州人在端午节里的保留节目。
往年在猎德
端午的氛围尤为热烈
有龙舟可看
有龙船饭可吃,有乐子可寻
这些民俗时至今日
仍被保留了下来
因疫情防控
猎德今年没有以往的扒龙船盛景
然而端午的滋味
并没有局限在一味粽子里
传统的文化习俗依然渗透
在今日猎德的每一个角落
猎德的前世今生
猎德,取自西汉著名思想家杨雄《法言义疏•学行》中“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的句子,是追求完美道德的意思。猎德村位于广州市珠江新城的南部,是一个有着900多年悠久历史的岭南水乡,经过近千年积淀,猎德村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现村内保留着较多古祠堂、古石板街等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建筑。
猎德村原位于广州市东郊,随着城市扩张,现已成为广州市的一部分。猎德村原本是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水乡村落,南面向珠江,有一与珠江相连的小河名猎德涌贯穿全村,将村落分为东村、西村两部分。全村按传统习惯分为三片,西村为一片,东村分为二、三两片。
历史上,无论从面积、
人口还是经济发展水平来看
猎德村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型村落
在姓氏人口构成上,猎德属于主姓村,共有姓氏81个,其中李姓占总人口的近一半,分东村李氏和西村李氏,来源不同,东村李氏人口远较西村李氏多。诸姓中,李、梁、林、麦、刘、罗、钟姓建有祠堂,后刘、罗、钟三姓祠堂改为民居不复存在。
猎德的“变形记”
巨变发生在2007年
猎德村启动整村改造
民房变小区,小路成大道
村落的身躯和四肢被不断拉长
新的城市中心在此开疆拓土
图/@frankie哥哥
猎德村改造前有总建筑面积为68.6万平方米,曾是广州市天河区最穷的“城中村”,也是广州“城中村”的典型缩影。改造后的新猎德村总建筑用地13.1万平方米,由37栋高层住宅,以及商业、绿地、公益性等基础设施组成。
图/张帆
一个个扑朔迷离的”财富故事”
随着猎德村的拔起
渐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如今的猎德,环境优美、高楼林立、
商业发达、现代感十足
堪称CBD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但依旧保存古老的建筑风格
图/张帆
改造后的猎德村延续了
岭南古村落的特有文化底蕴和气质
保存了重要的古民居、
祠堂、宗祠等建筑
然而
我们现在看到的猎德花园小区
只是原猎德村的很小一部分
图/@frankie哥哥
如果你问村民,他们也许会尽量伸直手臂,划一个看不到边的大圈,自豪地告诉你,现在广州新中轴线的“双塔”所在地,原来是猎德的鱼塘。连海心沙,在老村民的记忆里也是猎德的。
猎德的端午习俗因为地处水乡端午招景是猎德村全年最重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今年虽然没有端午招景
但在猎德,应有的仪式感依然保留如村民们所说,不管有没有钱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传统习俗
五月初一,猎德村民以放鞭炮、祭神的形式延续古风。图/张帆
依旧有清洗龙船的仪式
图/@frankie哥哥
传统的龙船饼主要是红凌和白凌。外边是水油酥皮,内陷原料有莲蓉、又或者白糖、椰丝、芝麻、花生、南北杏、瓜子仁等,有着五谷丰登的美好寓意。
龙船饼,图/广州揾着数
除了龙船饼
龙船饭也是端午节的重要环节
对于村民来说,吃过龙船饭
一年都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龙船饭吃龙船丁
是很多猎德小朋友的难忘回忆
每年端午节的初一到初四
猎德村都会向村中小朋友
派发含有龙船丁的龙船饭
龙船丁里有丰富的
豆角粒、玉米粒、
火腿粒、大头菜等佐料
寄意孩子
龙马精神、快高长大
也寓意猎德人丁兴旺
图/@frankie哥哥
图/@frankie哥哥,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张帆
这段传承了900多年的民俗
如今被复刻在猎德历史文化长廊
摆放的“派发龙船丁”雕塑模型里
走进猎德像走进一座微型的城市的确,它是按照一座“城中城”来规划的
在琳琅满目的菜市场里
在喧嚣的幼儿园中小学
图/张帆
在绿灯亮起的斑马线
在热气氤氲的路边餐馆
图/张帆
时刻上演着热气腾腾的生活场面
也赋予猎德全天候的温度与可感
图/张帆
图/@frankie哥哥
四座大小不一的牌坊昭示它的身份
两边的楹联记录它的光辉岁月
与十几年前相比
如今这片地方
有了更多的足迹和故事
图/@frankie哥哥
图/张帆
又有小桥流水般的
静谧与清幽
图/张帆
既保存着不变的古风
又萌生了许多新意
图/张帆
有人对猎德的“土豪属性”表示
“羡慕”二字说累了
而我却认为广州的老城市新活力
在这里完美交融
随着时光远去,愈加醇厚温和
才最令人向往
你看,祖祖辈辈沿用的文化习俗
至今仍在猎德这座“小城人家”流传
历久弥香
你看,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蓬勃萌生
有机融合
图/张帆
又是一年端午时
不妨来猎德感受一下
浓郁的节日温度吧
策划:陈彦旸
责编、撰稿:张帆
往期推荐: